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网站首页 - 调查研究

浅谈泗阳县基层妇联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 2020-12-25 00:00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为了解掌握泗阳县全面贯彻落实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精神,推动妇联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破解“缺组织、缺人员、缺阵地、缺经费”问题,提高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的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县妇联深入部分乡镇(街道)、村(居)及“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对全县妇联基层组织改革工作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妇联组织改革现状
       全县目前共有10个乡镇、3个街道,2个场,238个行政村。2016年9月,我县启动妇联组织改革方案,年底前238个村(居)完成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以下筒称“会改联”),村(居)妇联设主席1名,专兼职副主席3-5人,执委7-15人;2017年5月底前,当时16个乡镇完成妇联集中换届工作,乡镇妇联设主席1名,专兼职副主席3名,执委一般不少于30名;2018年底前完成街道(场)、部分县直机关“会改联”工作。但是,截至2020年10月底,只有139个村(居)保留有妇联主席,妇女组织健全率为59.14%,来安街道八集片区、王集、庄圩、三庄、爱园、临河等6个乡镇(街道)村(居)妇联健全率低于50%,只有众兴、新袁、城厢等3个健全率100%。乡镇(街道)有专职妇联主席5人,专职副主席1人,专职妇联干事1人,5名专职妇联主席还兼任其他职务。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仅有29家单位建立了妇联组织,28家单位有明确的妇联工作负责人。
       二、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建设存在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各单位改革进度和推进力度不平衡,有的单位对妇联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仅仅是为了完成换届任务凑人数,换届后人员很快流失或只挂名不干事,没有发挥妇联组织和各位妇联干部应有作用。虽已建立妇联组织,但主要任务是还是配合中心工作。基层党委对党建带妇建力度欠强,对于如何带领这支妇联队伍围绕中心,发挥妇女作用,主意不多,措施不具体,依然停留过去的管理模式当中。大多数乡镇(街道)的工作局限于单打独斗式的工作方法,未能将妇联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一些文体活动,或是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妇联维护妇女权益的大作用也未得到完全发挥。
       (二)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妇女干部平均年龄偏高,文化素质较低,创新能力较弱,导致妇女干部整体活力不够,思想相对陈旧,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差,政策理解能力和办事能力不强等弱点。同时,农村妇女干部接受培训机会少,理论水平较低。每年农村妇联干部接受县级集中培训最多不超过两次,乡级培训也很少。在农村妇女干部中普遍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学习培训对农村妇女工作用处不大;二是认为年龄大了,记也记不住。再加上经费紧张,没有专项培训费用,拿不出钱来也无法参加培训,导致妇女干部不能系统学习,认为不学理论工作照样做。在工作中,由于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知识了解、宣传不够,从而出现了工作不到位或工作失误。
       (三)人员队伍不稳。女性人才储备不足,妇联干部变动频繁,流失严重,专职不专,兼职不通,挂职不在,乡镇无专职,村居无覆盖,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队伍培育不到位。多数乡镇妇联主席身兼数职,由于精力、时间有限,大部份时间都在抓兼职工作,没有履行好妇联主席的职责,真正的妇联工作只能挤时间加班加点去做。在换届选举中,因乡镇(街道)出台的指导性意见、村民的认识程度等因素,妇女干部进村“两委”的比例很低,大多数村妇女干部未被选入班子成员,政治待遇低,影响了村级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开展工作难度和阻力。
       (四)经费保障不足。越往基层,财政拨款越紧;越往基层,社会筹资渠道越窄,基层妇女干部往往有筹措资金压力大于工作压力之感,妇联工作一般停留在妇女节时组织一次妇女活动,有的甚至节日庆祝活动都省略了。乡镇街道妇联承担了引导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妇女儿童维权、巾帼志愿者、创文家庭教育工作、《两纲规划》贯彻落实、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留守儿童关爱、村(社区)妇联组织建设推动、平安家庭创建、家庭矛盾调解等数十项具体工作,任务大,但县、乡一级妇联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的很少,村级妇女工作经费可想而知,这制约了妇联工作的开展,服务妇女群众的资源和手段需进一步拓展。
       (五)组织架构不密。区域化建设横向组织体系不健全,县域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四新”组织、园区、市场等群体中妇联组织覆盖面少,没有做到应建尽建,存在薄弱环节。妇联基层组织的网底织的还不够密不够实,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需进一步畅通。网络及新媒体“一呼百应”的作用发挥还不够,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妇联工作也急需加强。对县域内现有的各类女性社会组织还存在着底数不清,管理不规范问题。
       (六)身份意识不明。目前改革虽已经完成,但基层妇联组织在工作中鲜明亮出妇联的旗帜、及时发出妇联的声音做的还不够,在妇女群众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凝聚力需进一步提升。虽然村(社区)已经改革选举产生了妇联班子,但基层村(社区)妇联主席对自己的身份、职务了解不深,意识不强,停留在过去的妇代会主任、计生专干职务上。各村支委、各村妇联对改革后应该干啥,改革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组建形式上的队伍。部分妇联干部缺乏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重视的意识,对于上级妇联安排的正常工作,不敢和领导讲,不敢协调,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不知如何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采纳。
       三、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围绕“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构建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新格局,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的组织原则,以强“三性”的工作理念,加快推进妇联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妇联组织的领导。基层妇联担负着组织、引导、教育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其工作做好了,就是为党委、政府分忧,因此,基层妇联的工作应受到重视与支持。各级党政领导要从妇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力军的高度认识妇女工作的重要性,带头学习与妇女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不断深化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经费上支持、工作上指导、政治上关心,为妇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从妇联主席人选上把好关,同时结合绩效工资考核,将妇联工作考核纳入乡镇(街道)年终绩效考核,占比一定分值,强化妇联工作意识。
       (二)争取支持,夯实妇女工作基础。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建带妇建,促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及各项工作上档次上水平。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之中,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妇联组织的能力建设,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素质,不断提高妇联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引导乡镇妇联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实施“三联系”工作制度,推行县妇联领导班子带头定点联系服务乡镇,常委定期调研建议、执委按地域分成活动小组的举措,定期调研、走访、联系结对妇女群众,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建立主席联系执委、执委联系代表、代表联系妇女的网上妇联工作模式,以及实地走访、区域化活动等多种途径,畅通妇女参与妇联工作的渠道。
       (三)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着力发挥基层妇联区域化改革示范点作用,在夯实基础保障、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整体素质等方面同步推进。为织密组织网络,探索在“四新”领域建立妇女组织方法,要求乡镇妇联主动打开大门,织密组织网络,实现组织全覆盖、工作无空白。纵向上,把辖区内村、社区妇联组织纳入区域化乡镇妇联组织体系之中,将触角向村民小组、居民网格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位延伸。横向上,拓展到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功能园区、专业市场,以及各种女性社会组织、兴趣组织、联谊组织,逐步形成“组织覆盖、工作辐射、机制创新、能力提升”的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四)理顺关系,加大对妇联干部的培养、任用、交流力度。各级妇联组织要多方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大“两规划”实施力度,努力达到“两规划”中女性参政的比例要求。要打破常规,改变以往那种“妇联建了人才库,钥匙交到组织部,有朝一日开了库,小苗变成老槐树”的说法。多方创造机会,积极组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通过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锻炼,丰富妇联干部的工作经历和阅历,使她们在工作中逐步走向成熟。
       (五)树立“四自”精神,强“筋”健“骨”。组织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加大基层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强化她们的身份意识、组织认同、履职能力,帮助她们掌握做好妇联工作的本领,成为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定期组织县、乡、村三级妇联干部培训,通过培训有效提升妇联干部的素质和服务基层的本领。妇联干部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自觉带头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锻炼意志,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克服畏难、自卑的心理弱点,做到有容人、容言、容事的超常襟怀和魄力,承担起教育、引导、服务妇女群众的责任,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妇女事业,实实在在地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与妇女群众的联络员、妇女群众的服务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