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关爱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思考
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关爱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宿豫区妇联充分发挥“联”字功能,在开展系列活动同时,着力做好“社会化格局”构建文章,奏响“心手相牵”最强音。
一、突出重点抓基础
针对校园零欺零霸暴力攻坚工作,作为未成年人代理监护人参加询问4次,1次为校园霸凌案件,充分做好失足孩子的思想疏导工作。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攻坚工作,摸底排查、建档立卡、上门送教,坚决杜绝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的情况出现。积极开展“聚力暖家 ‘豫’见最美”——聚力暖家儿童关爱计划,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关爱和应急处置等技能。同时,为推进儿童重返校园工作开展,与宿豫区心理协会长期合作,为存在厌学辍学的孩子,免费进行上门心理疏导。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补盲攻坚,区妇联实施的网上纪实平台,完善系统,第一时间掌握和动态管理,跟进帮扶。近两年,宿豫区妇联中标参与11个省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公益创投项目,探索为更多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更多的保障。针对社区矫正预防重新犯罪攻坚及未成年零犯罪社区(村)创建攻坚,完善妇女儿童之家职能,依托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长效开展家长学校课程。“四个万家”、“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等系列活动,列选万家优教进社区,构建社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二、完善机制抓提升
一是充分依托妇联纪实平台,最大范围发动镇村妇联群体,提升巾帼志愿服务队服务水平,切实构建未成年人群体动态预警监测;二是对所了解到的问题青少年,点对点跟进,并对孩子具体情况分类进行“配对”专业人员;三是组织各级妇联干群,积极学习社工专业知识,有条件参加社工师考试,专业化为未成年提供帮教提供专业保障;四是继续大力协助申报开展各类公益创投项目,保障正在实施的项目稳步开展,顺利结项,服务更多少年儿童;五是针对监测到的问题,及时联系相关职能、主体部门,协助解决,今年协助处理1起失学儿童重返校园问题。
三、
针对症结抓整改
工作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人才队伍缺乏。一方面,基层妇联主席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业务还未熟悉就换新人,一些支持行动和帮扶措施长效性、连贯性难以保障;另一方面,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缺乏,有的公益类项目缺乏专业人才队伍支撑,开展活动困难。二是阶段性困难。目前,疫情后影响还未完全结束,“四点半课堂”、家长学校相关儿童帮助、支持类课堂无法开展。同时,脱贫攻坚胜利后,政策的收缩也使一些孩子获得的长期资助类项目缩减,甚至结束,还需要寻求新的支持。三是基层组织架构不完善。部分(村)社区缺乏必要的组织阵地,儿童功能室开设不完善、不及时,儿童活动开展无依托。四是家长的不理解。家长更相信自己的购买服务,对于一些社会购买服务还存在疑虑、不信任,需要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及单位强化质效把关,提升服务,赢得信任。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抓好如下整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深化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区乡村三级工作体系,有效赋能,激励积极吸纳热心公益、专业救助等人员加入到各级妇联组织,提升组织能力。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关爱行动,不断探索“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模式,确保工作机制系统化。三是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困境儿童监护人的亲职能力,改善困境儿童家庭亲子关系,减少亲子冲突,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探索构建区域困境儿童和重点家庭数据平台,动态系统数据管理。四是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家校共建,推动家庭、社会组织、学校、职能部门的联动;构建困境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支持;联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研学研讨、线下关爱、线上咨询等活动。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关爱社会化大格局。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